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韩立新教授受邀做“人的二元论”及其消解——从费尔巴哈、施蒂纳到马克思”主题讲座——“威利斯人81818官网经典原著系列讲座”第4讲

[发表时间]:2023-05-12

2023年5月11日,“威利斯人81818官网经典原著系列讲座”第4讲在新主楼B121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韩立新教授主讲,主题为“人的二元论”及其消解——从费尔巴哈、施蒂纳到马克思”。讲座由威利斯人81818官网田英老师主持。

韩老师首先指出,青年黑格尔派曾在1842-1845年期间掀起过一场反抗黑格尔的“思想的统治”的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导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瓦解”,而且还导致青年黑格尔派本身的瓦解。这一思想运动的最终结果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诞生。因此,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这一过程的记述)。本次讲座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基督教的本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为基础文本,分析青年黑格尔派以“观念的异化”逻辑反抗“思想的统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二元论” 和在对其解决上的失败过程,来阐明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创立唯物史观的必然性。

接下来,韩老师从“思想的统治”和“观念的异化”入手展开分析。观念论传统认为思想占统治地位,实际上“思想的统治”是客观化了的思想对现实世界的统治。黑格尔去世以后,这种“思想的统治”在德国达到了顶峰,既会使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又会形成对个人自由的压制。青年黑格尔派从唯物主义和自由主义两个角度对“思想的统治”进行反抗,用“自我意识”“自我”“类”“人”“唯一者”“我”“个人”等人的观念来对抗神和绝对精神。其中,费尔巴哈提出“观念的异化”理论,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

不过,费尔巴哈的理论存在局限,导致其受到的评价急转直下。例如施蒂纳1844年发表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指出费尔巴哈在人的规定上存在分裂。费尔巴哈一方面认为“人就是人的上帝”,另一方面高喊“人是人的最高本质(das höchste Wesen)”。可是,前一个人实际上是打着引号的“人(Mensch)”,即作为人类本质的“类”,后一个人则是现实世界中的个人。对此,施蒂纳提出质疑:“人”与个人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与宗教中的神与人是什么关系?在施蒂纳看来,费尔巴哈那里实际上存在着“人的二元论”,因此没能真正完成宗教批判的任务。

施蒂纳固然正确指出费尔巴哈的局限,但其解决措施又陷入虚无主义。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指出个人除了有血肉之躯之外,还必须具有活动的自我生成性,同时强调个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因此马克思的个人虽然也必须是类和个体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包含了一个“个人→类”的结构。费尔巴哈、施蒂纳的相关尝试均告失败,只有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才能真正完成“类与个体”合二为一的任务,并完成了一个哲学观上的转变,从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

讲座结束后,韩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人的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人类解放”和西方所说的普世价值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解答。同学们表示讲座内容和答疑环节都给自己带来很大收获。